主页 > 虾类养殖 >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

0000-00-00 浏览:

 

 

养虾也是养水,这是多年来虾农的经验之谈。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正朝着高产量、高密度发展,促进南美白对虾的健康生长,调控优良的养殖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笔者就应用水质保护剂与水质改良剂相结合,营造无公害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展开阐述,供读者参考。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淤晒塘收获完上一茬南美白对虾后,应清除池底表层淤泥,然后尽量把水排干,晒到池底发白或呈龟裂状,这样可以杀死池中的病原体,还可使池底大量有机物得到充分氧化分解。

2.池塘消毒生石灰用量为50kg/亩—75kg/亩,兑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用60目筛绢过滤纳水80Cm—100cm,然后再用二溴海因150g/亩消毒水体。

3.养殖前期的水质调节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应先进行肥水工作。目前,肥水的方法很多,部分虾农随意使用尿素、磷肥、碳铵,以及不经过发酵的有机肥,由于氮、磷比例不均衡,营养盐过剩,造成池水水质不稳定,容易发生返清沉藻,造成池底发黑、发臭,同时,池水中的藻类不易被虾苗吸收,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微生物制剂肥水,即由高效营养盐、微量元素、复合水产专用氨基酸结合益生菌一起肥水,具有综合性效果,能够迅速促进单胞藻生长繁殖,为虾苗提供良好的天然饵料生物,增强体质和活力。池水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且水色稳定,优良藻相成主导位置。肥水后,从附近育苗场取回几千尾虾苗放人池塘内设置的小网箱中暂养,24小时后死亡率低于15%则说明水质理化指标较适宜放苗。

二、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

放苗后,由于虾苗摄食有益藻类等浮游生物,所以要视水质状况进行施肥,以稳定水色。水质调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保持水质稳定,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各项理化因子的变化可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平衡转变。每天上午、下午要测定虾池pH各1次,每天测定亚硝酸盐、氨态氮1次。若pH在早、晚变化大于0.4,表明养殖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较强烈,此时应采取措施平衡水体pH,以控制藻类适当生长。具体方法为:先稳定水体pH,第2天用微生物制剂平衡水体藻相、菌相。这样,培育出的水质较为“活、嫩、爽”,且持续时间约10天—15天。若出现亚硝酸盐、氨态氮超标,可先缓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的毒性,减少其对南美白对虾造成的应激,提高对虾免疫力,然后用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降解氨态氮、亚硝酸盐。

2.定向培养藻类,防止藻类老化藻类具有较高的净水能力,可吸收水体中有机物产生的营养盐。藻类的生长繁殖有一个周期,即:繁殖期生长高峰期枣老化期。为了保持水质“嫩、爽、活”,延长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采用追肥与使用微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前期施用光合细菌,养殖后期施用EM菌,可调控藻类的生长。若水色过浓,水体透明度过低,悬浮颗粒较重,可适当换底层水,再采用加水的方法加以处理。无条件换水时,可用二溴海因杀死部分藻类,降低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池水透明度,然后再用底质改良剂(沸石粉)与微生物制剂同时施用,从而始终保持水质的良好。

3.不良水质的处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正常生长,严重者可引起虾病蔓延。

水色为暗绿色或浓绿色,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水温升高、虾池老化、池中悬浮有机物增多而造成,致使原来绿藻为主的藻相转变为以蓝藻为主。虾池出现此水色时,南美白对虾的摄食一般相对较慢,且容易患病,溶解氧早晚变化较大。若有条件换水,可抽底层水10cm—20cm,然后用二溴海因杀死部分藻类,最后将池水恢复至原有水位;2天后,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若不具备换水条件,可结合施用沸石粉与微生物制剂,这样池水又开始变靓。

水色为黑褐色或红色,这是由于藻类繁殖过剩,在天气持续高温或天气突变时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大量藻类死亡所造成。出现这种水质往往伴随有氨态氮偏高、亚硝酸盐偏高。若有条件,最好先排出底层池水20cm—30cm,然后慢慢注水到原有水位,避免南美白对虾因加水而造成应激,再使用底质改良剂调水,第2天用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