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虾类养殖 >

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及防治(2)

0000-00-00 浏览:

 

  该病传播途径:带毒的亲虾和虾苗、水和水中的甲壳动物、水鸟粪便、冰冻虾(病毒可在体内存活一年以上)都可能是传播途径。

  托拉症病毒有急性期和恢复期(慢性期)二种病程。其症状有些不同。

  急性感染常发生在幼虾期。虾苗放养至养殖池后(14-40天),会发生养殖虾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病虾不摄食、昏睡、体表色素扩散,即肢体及尾部发红。

  残存的虾会转为慢性感染,在下次蜕皮时会再次转为急性感染。成虾多为慢性感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其外壳有多处坏死区域。那些感染急性期残存并处于蜕皮阶段的个体表皮上会有多个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凹下的黑色素沉着损伤,这种症状是慢性期和恢复初期的特征。慢性期的虾大多行为正常,经过蜕皮,病虾会蜕掉带有黑色斑点的外表皮。这样的病虾表皮没有黑色斑点,不过有的虾外表皮有已褪色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原先坏死区域的痕迹。目前可用DNA探针来诊断该病。

  托拉症病毒及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流行于美洲地区,最有力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止这两种病毒进入我国境内。

  四、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IHHNV)

  (一)病原

  尾细小病毒科,IHHNV感染外胚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胚层器官,如造血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纹肌,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二)病症

  此病是南美白对虾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患此病的病虾身体变形,成虾的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产生许多极小的虾,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损失比虾死亡还大。因为病虾一直要吃饲料,同时浪费水电及人工等。如果及早发现,应当机立断及早处理掉。养殖业者可依据外观症状和行为、流行情况等特征作初步诊断或请专家加以鉴别。

  IHHNV在美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存在,该病对对虾养殖影响较大。

  五、感染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毒种类及感染的病情程度

病毒种类感染所造成病情的严重程度。

1.BP(对虾杆状病毒)+++

2.WSSV(白点症病毒)+++

3.YHV(黄头症病毒)+++

4.TSV(套拉症病毒)+++

5.IHHN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

6.HPV(肝胰腺小DNA病毒)++

7.其他:REO-Ⅲ;MBV;LOVV;RPS+

  第二节对虾病毒病诊断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家已经可以应用生物学技术在细胞或细胞超微结构的水平上研究对虾的病变和病毒结构。目前,在我国华南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具备对虾病毒的检测技术,并培养不少掌握检测对虾病毒病技术的技术人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为华南地区培训了不少检测技术员。

 

  一、现场目视观察法

  现场目视观察法是通过了解养殖过程中对虾急性和慢性死亡的情况,结合濒死对虾是否有头胸甲出现白斑、甲壳变软易剥离、虾体发红等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典型症状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可在现场情况紧急且没有其他诊断手段可以使用时应用,以便采取抢收措施,减少损失。

  二、电镜观察法

  电镜观察法是最为直观的检测病毒性病原的方法,但电镜观察法具有操作复杂、需要较严格的实验条件和较高超实验技术,以及样品处理时间长等缺点,不能用于生产实践中病毒病的快速诊断以及大量样品的检测,仅适用于生产实验室。

  三、T-E染色法

  T-E染色法是一种可用于现场诊断对虾爆发性流行病害的方法。取对虾样品组织用T-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细胞。它具有快速、简单、方便的优点,一般十几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非常适合于现场诊断对虾爆发流行病,但这种方法需要操作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是指被某种物质标记从而可以被探测到的核酸片断,它能特异性地与待检测核酸样品中的特定DNA发生反应。核酸探针技术实质上是利用核酸杂交的原理来检测对虾病毒,其中点杂交是常用的一种核酸探针杂交方法,也是用核酸探针诊断病毒病的首选方法。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敏、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易于大量制备等优点,其缺点是灵敏度较PCR方法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