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虾类养殖 >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2013-04-12 浏览:

一、红体病

症状:对虾不摄食、活力降低活动缓慢。尾、足发红,尾尖充血肿胀,严重时整个虾体呈暗红色。

病因:TSA病毒。

防治方法:

1、彻底清淤,保持良好的水质。

2、选购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在病害流行季节,5--7天全池泼洒0.2ppm0.3ppm溴海因复合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同时每15天用碘类或季胺盐消毒,其用量可参考药品说明。

3、养殖期内,在饲料中添加多糖类Vc、VE及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对虾免疫力。

二、黄鳃病

症状:鳃丝呈灰黄色,严重的开始溃烂、坏死,镜检有大量细菌。

病因:由于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质管理,每10-15天全池泼洒10-15ppm生石灰或EM(1kg/亩)或三合一净水剂(1kg/亩)。

2、用2‰土霉素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5天。

三、褐斑病

症状:对虾甲壳出现不规则褐色(或黑色)斑块,病灶溃烂;甚至穿透甲壳。附肢、触须断掉,继而呈黑褐色。

病因:机械损伤,导致弧菌、气单胞菌、粘细菌等入侵甲壳,破坏几丁质。

防治方法:

1、土霉素按0.45克混合1公斤饲料投喂,连喂2周,或用1‰氯霉素或0.5‰氟哌酸配制药饵连喂3--5天。

2、用1.5-2ppm氯霉素或0.5—1ppm氟哌酸全池泼洒,连用3天。

3、用20~30ppm茶粕药浴1天,再通过换水提高水温促进蜕壳。

四、肌肉白浊病

症状:腹节肌肉一部分或全部呈白浊色,发白之处,肌肉均坏死,甲壳均变软,死亡前头胸部与腹部分离。

病因:主要是由细菌性病原引起的,在高温、低氧的情况下,虾受惊跳动,肌肉损伤引起的病变。饵料营养不全也会引起肌肉白浊。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虾体抵抗力。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2次。

2、发病时,可全池泼洒0.2-0.3ppm二溴海因或0.5—1ppm痢特灵或0.5—1ppm土霉素。以上药物可任选一种或隔天交叉使用。

3、每1000公斤饲料添加2--3公斤痢特灵(或土霉素)投喂,连喂5--7天。

4、每1000公斤饲料添加1--2公斤维生素C或E投喂,连喂5--7天。

5、每1万尾虾苗用2--3克红霉素拌饵投喂,连喂5--7天。

五、肠炎病

症状:对虾肠道呈红色,肿胀粗大。

病因: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良饵料引起的。

防治方法:

1、用1‰大蒜素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

2、用2‰痢特灵配制药饵,连续投喂5--7天。

3、每15天用二溴海因0.2—0.3ppm全池泼洒一次。

4、用1‰盐酸蒽诺沙星配制药饵,连续投喂5天。

六、软壳病

症状:得病的虾甲壳明显变软(非蜕壳引起),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

病因:主要是池塘老化,有机质过多,或放养密度大,pH值低及营养长期不足,水质条件恶劣。

防治方法:

1、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2、严格控制水中的钙、磷比例,pH值控制在7.8—8.6之间,防止氨氮、亚硝酸盐氮超标。

3、若出现虾病时,用固壳素10‰,高稳Vcl0‰,肝泰8‰,及其它抗菌素如克菌王10‰或氟哌酸7‰等等连喂3—5天。

七、附着生物病

症状:常见有聚缩虫、累枝虫等附生于虾鳃,严重时体表、附肢、眼部都呈绒毛状,淡黄色,虾常伏于池边或在水面打转。

病因:此病主要发生在池塘水质不洁,含有机质多的水体中。

防治方法:

1、改善水质条件,投喂优质新鲜饵料,促进对虾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