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鳗鱼价格 >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_水产养殖水质标准_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2019-08-15 浏览: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_水产养殖水质标准_淡水养殖水质标准_渔业养殖水质检测方法_水产养殖水质国家标准_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参数_养殖鱼塘水质指标_循环水养殖水质标准_水产养殖水质_青蛙养殖水质标准_"title":"水产养殖水体修复与净化最新浮岛技术","markedTitle":"水产养殖水体修复与净化最新浮岛技术",:""图3 泡沫浮岛 图4 聚丙烯花碟浮岛 经过两周的稳定运行,研究人员往两个大池子中共放入鲤鱼鱼苗四千斤,开曝气和回流,一周后开始喂食和定期检测水质,检测水质主要指标为氨氮和亚硝酸盐,并定期检测池中pH、溶解氧、总磷、COD、总氮等数据. 聚丙烯浮岛7",:::"中国农业网zgny",::"淡水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以花鳗鲡和罗非鱼为养殖对象,对不同模式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测定。在12个室内水泥池(5米×3米×1.2米)中,设置4组试验,分别为花鳗鲡单养、花鳗鲡+罗非鱼、花鳗鲡+蕹菜、花鳗鲡+罗非鱼+蕹菜。试验持续6周,期间对水温、溶氧、pH、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定期检测与分析,试图通过水质指标的变化,探讨花鳗鲡养殖池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

方法
    
1.养殖池

试验养殖池为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的室内水泥池,平均深度1.2米。养殖大棚进行遮光处理,所用饲料呈粉状。

2.试验设计(表1)


3.养殖管理

每天7:30和17:30进行投喂,记录投喂量。每天巡池,检查增氧机开启情况,观察是否有浮头现象。

4.水质检测

每周9:00现场测定一次各池溶氧、温度、pH、透明度;其中溶氧和温度采用SevenGo Pro—SG6便携溶氧仪进行测定,pH用SENSOR测量,透明度用塞氏盘测定。按照国家水质标准方法测定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含量,高锰酸钾指数法测定化学需氧量,萃取法测定叶绿素a。

结果与分析

1.溶氧量、水温、pH值和水体透明度的变化

养殖期间24小时进行底部充氧,溶氧值处于较稳定状态,保持在8.0毫克/升左右(表2)。由于是大棚温室养殖,养殖水体较小,水温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大。养殖期间pH值较稳定。后期积累了残饵和粪便等,水体透明度一直下降,后期略微上升(图1)。


2.氨态氮含量的变化

从图2可知,养殖水体氨态氮含量较高,随着罗非鱼苗的投放和生长,早期水体氨态氮含量稍微下降;而后各组氨态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A、B组氨态氮上升趋势大致相同,C、D组后期皆有下降,但C组下降幅度更大。


3.亚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据图3可知,亚硝态氮含量在0.06~0.65毫克/升波动。养殖过程中24小时充氧,溶氧充足,养殖前期亚硝酸盐不会积累于池中。A、B组变化趋势较C、D组明显,可能蕹菜生长吸收水体含氮有机物及D组罗非鱼摄食花鳗鲡残饵、粪便,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


4.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第4周以前各组水体中硝态氮含量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0.25毫克/升上下,随后开始持续上升,于第5周达到最大值,A组含量最高达到0.450毫克/升,c、D组硝态氮含量处于较小范围动态变化,但各养殖组间差异性不明显。

5.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变化

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在养殖试验前、中期均呈上升状态,第3周后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可能是由气温降低、花鳗鲡摄食量减少、残饵较多所致。

6.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D组叶绿素a随时间上升较快,在养殖后期略有下降,其余三组叶绿素a含量变化幅度平和稳定。表明混养组水体中浮游植物量变化小,系统的稳定性较好。随着鱼苗的生长,水体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增多,造成浮游植物量增加,叶绿素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7.化学需氧量的变化

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A、B组COD平均值高于C、D组。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体的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COD过高可以直接诱发各种疾病的暴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讨论

花鳗鲡与罗非鱼混养较花鳗鲡单养在改变水体溶氧、pH值、透明度等方面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养殖池采用底部微孔充氧形式,保证了养殖池供氧能力,但是在充氧的过程中,本应该沉积在池底的沉积物和残饵、粪便等底质被搅拌并随气泡到达池塘表面,导致水体的透明度较低。

养殖过程中鳗鲡与罗非鱼的排泄物以及残饵的腐烂分解均会产生氨态氮,这是对水体中氨态氮含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子。氨态氮在水溶液中以离子氨和非离子氨的形式存在,其对养殖对象的毒性与水环境的pH值、温度、溶解氧等均有关。期间未换水,各组水体氨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从亚硝态氮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出,相同时期不同养殖池之间以及同一养殖池不同时期的亚硝态氮的含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亚硝态氮是三态氮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于水体中硝态氮、总磷、总氮含量等指标,混养和单养虽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混养组各个指标的浓度在养殖后期均低于单养组,说明混养在降低水体中对花鳗鲡有毒害作用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养殖池较小,其生态系统建立较缓慢且稳定性较差,同时在混养的种类和搭配比例方面,小水体养殖中混养的罗非鱼数量较少,作用效果不明显。

氨氮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亚硝态氮随养殖时间延长而升高。各养殖池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在前期较低,中后期逐渐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投饵量增加,加剧了饵料溶解消失、代谢产物和残饵等的积累。A、C组没有放养罗非鱼,水体中含氮有机物较多,异养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大量氨氮和亚硝态氮,放养罗非鱼试验组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低于其他组。

由于投饵及养殖鱼类排泄物积累等原因,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不断升高,因而COD值常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高。而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可摄食浮游生物、丝状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腐屑和人工饲料,混养组COD含量均在6.0毫克/升以下,且平均值小于单养组,显示出罗非鱼与花鳗鲡混养的良好生态效果。

养殖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病原体增加,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上升,都会使花鳗鲡处于不适的水质中,降低抵抗力,易发病。而混养罗非鱼则从改善环境水质入手,力求防止或减轻鳗鲡疾病的发生。各组氨氮、亚硝态氮、COD都高于D组,说明混养水体的有机负荷远较其他三组低,水质远比其他三组优越。简而言之,花鳗鲡、罗非鱼和蕹菜种养对养殖水体的控制和养殖环境的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养殖池的养殖环境,同时对罗非鱼的生长和存活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较花鳗鲡单养更具有优势。

作者:龚达荣 尹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