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殖经验 >

浅谈Tom Barr发明的“估计指数施肥法

2014-07-30 浏览:

    估计指数施肥法(Estimative Index)简称EI施肥法,是美国水草专家Tom Barr发明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水草施肥方法。

    这种水草施肥方法的特点是不用测量众多的水质数据如TDS、硝酸盐浓度、磷酸盐浓度等等,只需要按时添加足量的肥料并通过每周一次的大换水将积累下来的多余的肥料移除,保证水草吃饱吃好又不会导致暴藻。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EI施肥法的发明人Tom Barr。

    Tom Barr毕业于加州大学,主修水质处理(Water treatment)和水生生物学(Aquatic Biology),后来又在佛州大学获得植物学(Botany)硕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获得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s)博士学位。现在在加州大学任教(好像已经是教授了)并从事科研工作。他是Barr Report 网站的创办人,在这个论坛发表论文超过10000多篇,业余时间也出售自己种植的水草和收集的沉木,同时也会帮别人开缸种草除藻养鱼。除了EI施肥法之外,用磷酸二氢钾除绿斑点藻也是他最先发明并大力推广的。可以说在水草养殖方面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位大师,东方的就是日本的天野尚,西方的就是美国的Tom Barr。

    其次讲一下这种施肥法适用于哪一类水草缸。

    EI施肥法是建立在强光和稳定的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只有强光才能保证水草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不仅PAR(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光合作用有效能量的缩写,也可以简单理解成光照强度)要足够,光照时间也要够长并且保持恒定。二氧化碳最好24小时稳定供应,使缸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30PPM左右(太高反而起抑制作用)。缸内水草必须密植且数量要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别让底床暴露在强光下尽量种满各种水草。密植大量水草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暴藻,另外也能为除藻生物提供足量的氧气。按我自己的观点就是每升水配合0.5到1.5瓦的照明用电(一般1升水配1瓦照明就足够强了),每天8-10小时不间断的照明(最好是按日出日落的时间开关灯)。二氧化碳24小时开,60缸每秒2-3泡,90缸每秒3-4泡,120缸每秒5-6泡(指长方形的标准缸,方缸用量更多)。

    第三说一下具体操作:

    标准的EI施肥法应该每周施肥六次,从周一到周六,然后在周日大换水50%以上(自来水水质好的话甚至可以换80%)。以一个60*45*45厘米的标准缸为例,其最大水容量为120升,可以每周一、三、五同时加入硝酸钾粉末1/4茶匙及磷酸二氢钾粉末1/8茶匙,每周二、四、六加入微量元素粉末1/8茶匙(Tom Barr自制的,含铁、镁、锰、硼等元素,具体配方不详),为什么不在同一天加入所有肥料呢?因为微量元素中的多种金属元素都能与磷酸二氢钾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会严重降低肥料的肥力,所以最好分开投放。具体的肥料用量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最后讨论一下为什么这种施肥法不容易导致暴藻。

    Tom Barr认为藻类的暴发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的肥料积累过多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暴藻。在稳定的二氧化碳及合适的照明强度下,添加过量的NPK肥或铁肥及微量元素并不会立即导致暴藻,除非加了较多的铵或者NPK肥的配比不合理,比如硝酸盐过多而磷酸盐过少,两者比例失衡,才可能导致绿斑点藻的暴发。而且藻类要大量增殖的话,仅有多余的营养还不够,它们也需要更多的光照和二氧化碳供应,如果此时延长了照明时间或者增加了照明强度,就有可能暴藻。另外Tom Barr用实验证明藻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要高过水草,CO2浓度一旦超过30 ppm ,就有可能会让藻类获取更多的碳源,所以二氧化碳供应也不是越多越好,保证充足稳定就可以了。EI施肥法每周6次足量的施肥,确实会导致肥料的堆积,但是在稳定的照明和二氧化碳供应下,藻类就不大容易暴发,况且在每个周日,经过大换水之后,积累下来的肥料至少已经除去了一半,再加上这一天不施肥,水草会把剩下不多的肥料再吸收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这样藻类就更没有暴发的机会了。所以,EI施肥法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比之前的“PPS施肥法”更简单有效。(PPS施肥法是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后,投放刚刚够水草用的肥料,比较繁琐而且经常会导致水草缺肥)

    有一些非标准的EI施肥法采用了每周三次施肥,把铁肥及微量元素跟NPK肥一起投放,属于偷懒的做法,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并不值得提倡。另外还有人总怕水草不够吃,在周日也投放少量的NPK肥或微量元素,这些都不符合EI施肥法的基本精神。

    以上是本人对Tom Barr发明的EI施肥法的理解,因为英文程度有限再加上理解的不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广大鱼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