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水产致富 >

曹素芳:就靠着小鳝鱼打开致富大门

2012-07-31 浏览:

进入初冬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气温阴冷,让人寒意倍增。在距县城22公里外的保胜乡佛岩村,村民曹素芳心里却暖滋滋的。原来,她家网箱养殖的鳝鱼今天正式上市了。

曹素芳开心地给记者算了笔帐,这箱上市的鳝鱼是今年6月份投的苗,如今出网80多斤,按现在市场价每公斤32元计算,共能收入1300多元,扣除饲料、用药、人工等成本,足有700多元的利润。“真没想到,这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10立方米的一个箱能赚这么多,太让人兴奋了!”曹素芳喜形于色。

养鳝鱼 就要“吃螃蟹”

今年42岁的曹素芳和丈夫刘天华,20年来一直靠养殖普通水产品为生。2006年,在保胜乡渔业协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人工养殖鳝鱼的道路。“普通水产品的养殖既累人,又担风险。”刘天华说,由于该乡地处彭山县西北边缘,属于丘区纯农业乡镇,一直以来,生产用水都是靠自然的雨水等储蓄而来。而普通水产品养殖需要较宽的水域面积和大量的水源,所以,对刘天华这样的养殖户来说,匮乏的水资源给普通的水产品养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养鳝鱼就好,每箱只要10个立方米,投放鳝鱼苗最多20斤,既不污染水质,也便于管理。”如今的曹素芳一提到养殖鳝鱼,便滔滔不绝。要知道,这位能干的农妇,刚开始养鳝鱼时,却是犹豫再三。

2006年4月,刘天华在网上获知鳝鱼也能人工养殖,大为兴奋,随后便和乡里其他三位养殖户去外省参观学习,深受启发。在仔细分析了保胜乡的地理条件后,觉得鳝鱼养殖可以学习借鉴。于是,同年6月,回到家的刘天华一口气从外地购买了200多斤的鳝鱼苗,准备好好干上一番。谁想,不到一个星期,在别人那儿养得好好的鳝鱼,到刘天华手中就全部死光了。

“当时真的不想再养了,为什么我们自己要去吃这只螃蟹啊?”由于在全川范围内,人工养殖鳝鱼成功的并不多见,曹素芳打起了退堂鼓。“幸好乡上及时给予我们鼓励,我们才重拾信心。”刘天华说,该乡副乡长王伦祥和渔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请来了成都一家专门从事无公害网箱养殖鳝鱼的公司对他们夫妇进行鼓励、培训,并帮助他们选择优质的鳝鱼苗,教给他们饲养鳝鱼的技术。此时的刘天华和曹素芳才渐渐鼓足勇气,重新燃起饲养鳝鱼的热情。

致富路 就这样走开来

如今,在曹素芳20多亩的水塘里,60来只网箱依次排开,气势壮观,小小鳝鱼为他们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而在整个保胜乡,水产养殖户饲养鳝鱼的热情颇为高涨。通过一年的实验、推广,全乡已有276只网箱,投放鳝种2760多公斤。该乡副乡长王伦祥充满信心还不乏幽默地说:“老天让我们这儿的生产用水有限,但是这样的有限也给我们的鳝鱼养殖带来了福音。这说明,我们的水质无污染,我们的鳝鱼是真正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品。”该乡渔业协会会长刘凤明也是鳝鱼养殖户,他说,渔业协会成立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了80多户会员。一到每月的10日、20日、30日这三天,协会都会请来相关专家,为会员们义务教授水产养殖知识。专家们还免费为养殖户查看水质,提供鳝鱼喂养、防病、诊病等技术,为网箱养殖鳝鱼的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如今的保胜乡在人工饲养鳝鱼这条路上已大步走开,吸引了不少周边市县乡镇的眼光。仅今年10月该乡举行的技术推广会就吸引来了犍为、自贡、邛崃等地80多位养殖户。而许多商贩也陆续走进保胜乡,在村民们家中谈起了生意。

据悉,保胜乡正积极准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誓将小小的鳝鱼做成该乡“一村一品”的典范。让老百姓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使该乡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为推进“三村”建设,实现农村大变样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