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海参价格 >

崆峒岛一日游_崆峒岛旅游_崆峒岛风景区怎么样

2019-10-08 浏览:
崆峒岛一日游_崆峒岛旅游_崆峒岛风景区怎么样_崆峒岛游记_崆峒岛门票_崆峒岛上有多少人家_崆峒岛好玩吗_崆峒岛渔家乐_崆峒岛住宿_旅游大世界到崆峒岛_

一、适宜养殖的条件要求
  
刺参可耐受的水温为-2℃~30℃,适宜水温为3℃~23℃,较适合的盐度范围为24~32,溶解氧≥5毫克/升,pH7.8~8.4。剧烈的温度和盐度变化,以及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下,能抑制刺参发育及生长,对刺参会造成危害,引发排脏和溃烂,进而造成死亡。

山东、辽宁等刺参自然分布海域以及目前刺参养殖主产区均适宜刺参“崆峒岛1号”的推广养殖。

二、主要养殖模式配套技术
   
刺参养成期一般需要2年以上。其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和底播增殖,也可进行参虾等池塘混养。
  
1、池塘养殖
  
(1)池塘建设与改造
池塘养殖刺参一般是对水源、水质、底质条件好的虾池进行改造,或者新开挖的池塘。池底底质要有较好的保水性能,以粉土、粉沙和较硬泥沙底质为宜。池塘以长条形为好,长宽比例8-15:1,水深约2米。规划好进水和排水口,且要远离污染源,设淡水排放闸门,土质稀疏的池坝内壁要进行护坡。
池塘的改造应坚持清淤、曝晒、浸泡、消毒、冲洗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池塘水质清新。
  
(2)参礁的选择与投放
参礁兼具底栖藻类附着和刺参隐蔽栖息的功能。种类主要有石块、水泥预制件、瓦片、废旧轮胎、扇贝笼等。目前利用最广泛的是扇贝笼参礁,便于铺设、收获和附着。
  
(3)参苗的投放
可分为春季放苗和秋季放苗,秋天9月底至10月初,投放300~500头/千克的当年大规格苗种,投放密度6000~8000头/亩。春天5月下旬选择经越冬后的100~200头/千克的大规格苗种投放,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5000头/亩。
大规格苗种或者硬质池底,参苗可直接投放,投放后成活率较高;小规格苗种或者软质池底,需要用苗袋投放。
  
(4)饵料投喂
用于投喂刺参的饵料的种类较多,例如鼠尾藻粉、马尾藻粉、鱼粉、虾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刺参快速生长期间,需要投饵。投饵量视苗种投放密度以及池塘天然饵料多寡而定。
  
(5)日常管理
应保持池内水质清新,水流畅通。低温期可少换水或不换水,大雨过后应及时排除表层淡水。水色控制在浅黄绿色至浅棕色,透明度保持在50~60厘米,冬夏季节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定期检测水质,使盐度≥24, pH7.8~8.4,有条件的池塘应具备底层增氧设施,溶解氧≥5毫克/升或接近饱和,应定期增氧。
   
2、底播增殖
  
是把人工苗种直接撒播到岩礁底质或者投放了人工礁体的海底,任其在海底自然生长至商品规格,期间不投人工饵料。
  
(1)海域的选择
一般选择水深15米以内,水温-2℃~30℃,盐度30左右,岩礁、泥沙或硬泥底质,水流畅通,流速适宜,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和有机沉积物。远离污染源和淡水河入口。
   
(2)底部生境改良
通过投放人工礁体和海珍礁的方式进行底质环境改造,或者构建人工牧场,为刺参营造附着和栖息环境。在增殖区内,按照顺流方向,田字形布局,人工投放礁体。在藻类繁殖季节,选择时机将成熟的藻类包子叶投放到礁体上,例如:裙带菜、鼠尾藻、石莼等。
  
(3)苗种投放
在春季3~4月份,或者秋季10~11月份开始投苗。此时海水温度8℃~11℃,苗种适应环境较快。投苗规格为10~50克/头,投放密度5000~10000头/亩。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猛水溞(Microsettela Sp.):主要发生在刺参苗种培育期。由于其繁殖温度在15℃~18℃,与刺参苗种培育温暖度一致,猛水蚤在适宜温度繁殖迅猛,能与培育池内的刺参幼苗竞争饵料和空间,摄食和伤害3厘米以下刺参幼苗。主要采用浓度为(2~3)×10-6敌百虫药浴2~3小时,然后换水的方式杀灭。
  
2、海鞘:常见的有玻璃海鞘、柄海鞘和拟菊海鞘等,主要发生在刺参苗种中间培育期。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与参苗争夺空间和饵料,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向水中排放代谢产物,污染水质。目前主要防治方法是加强水源管理,做好过滤处理,并在参苗倒池时将附着的海鞘人工清除。
  
3、腐皮综合症: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摇头病和肿嘴病等。苗种室内越冬培育期和养成期均有发生,且感染率高,传播快,危害严重。其症状是患病之初有摇头现象,之后口部肿胀,摄食能力下降,触手反应迟钝,并伴有排脏现象出现。随着病情加重,先是口部和腹部出现溃烂,继而溃烂面扩展,最后体部大部分溃烂死亡。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1)净化底质:室内保苗池底净化的方法是及时倒池和换水,并在倒池后对池子进行消毒处理。池塘底质在放苗前要彻底清淤、曝晒、浸泡、消毒、冲洗。常用消毒药物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维酮碘和生石灰等。生石灰用量为30~40千克/亩,其他消毒药物用量为0.1~0.2千克/亩,每7天施1次。用增氧设备进行底部增氧,可促进底部有机质的有氧分解和底质净化。
(2)提高饵料质量:提倡投喂营养配比全面、均衡,消毒彻底的人工配合饲料。可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投入品对水环境的污染,降低发病几率。
(3)药物治疗: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非禁用类抗生素治疗,目前,也有采用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进行防治。
(4)其他措施:要以防为主,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杨建敏 宋志乐 王卫军 孙国华 王中平 孙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