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黑鱼价格 >

小瓜虫病_小瓜虫病是怎么引起的_人会得小瓜虫病么

2019-08-16 浏览:
小瓜虫病_小瓜虫病是怎么引起的_人会得小瓜虫病么_鱼的小瓜虫病_鱼身上的小瓜虫怎么治_小瓜虫怎么治_斑鳢乌鳢月鳢_斑鳢乌鳢月鳢的区别_小瓜虫_小瓜虫哪里来的_"title":"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markedTitle":"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262","anchor""alt""title2""title1":"surr1""surr2":"连续泼洒两天;第三步:煎煮液泼洒完间隔一天后每个池再用10克虫虫草(主要成分青蒿和辣椒末)+5克纤灭(主要成分生姜粉)+10毫升聚维酮碘+490毫升水混合摇匀后的混合液锉孔挂瓶(普通矿泉水瓶)一周(图3);第四步:挂瓶结束后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消毒.",:::"中国水产养殖网",::"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众所周知,小瓜虫病是水产养殖鱼苗培育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其危害极大,经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究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鉴于此,笔者总结了2017年正大水产斑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发现: 升温(31℃)、药物(干辣椒和生姜水)泼洒以及挂瓶(虫虫草、纤灭和聚维酮碘)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1],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fouquet)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2],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

斑鳢(Channa maculata),又称财鱼或生鱼,与乌鳢为同属鱼类,作为鳢科鱼类的一种,其在我国南方的养殖量较大,是杂交鳢繁殖中必不可少的亲本。斑鳢标苗过程中成活率低下一直是困扰我国斑鳢养殖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斑鳢水花至成鱼阶段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且其防治均具有一定难度,从而导致全阶段成活率较低。本文对2017年正大水产斑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经验的总结,可为斑鳢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小瓜虫病介绍
生活史:一般学者将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3],当然也有的学者将其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和掠食体阶段[1]。

图1 小瓜虫生活史图

主要危害对象:常见淡水鱼鱼苗。
寄生部位:鳃、鳍条和体表。
症状:病鱼全身布满白点,游动迟缓,浮于水面,有时鳞片脱落,呼吸困难[4]。
形态特征:低倍镜下(a)呈黑点;高倍镜下(b)全身纤毛,明显可见马蹄形大核。

图2 显微镜下小瓜虫照片[低倍镜下(a)和高倍镜下(b)]

2防治案例—斑鳢
斑鳢饲养于室内4个面积均为15m2的水泥池中,池水深1m,采用非循环水、气盘24小时不间断增氧的方式进行养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斑鳢室内养殖情况


3、治疗方法

第一步:用加热棒加热水温度至31℃;
第二步:将150g干辣椒+150g生姜用1L水煎煮半个小时后的煎煮液以每个水泥池250mL的用量对所有进行全池泼洒,连续泼洒两天[4, 5];

图3 小瓜虫病防治挂瓶图

第三步:煎煮液泼洒完间隔一天后每个池再用10g虫虫草(主要成分青蒿和辣椒末)+5g纤灭(主要成分生姜粉)+10ml聚维酮碘+490ml水混合摇匀后的混合液锉孔挂瓶(普通矿泉水瓶)一周; 
第四步:挂瓶结束后再用10ppm高锰酸钾消毒。
注意:治疗过程中,每天应及时清除池底沉积物,定期换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同时在饵料中拌多种维生素。

图4 小瓜虫病导致斑鳢死亡苗种照片

4、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办法治疗半个月后,笔者发现小瓜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斑鳢苗种死亡率为20%左右,避免了半数以上或全军覆没的风险,有效减少了苗种损失。

图5 成活下来的斑鳢苗种照片

5、小结
治疗寄生虫病首先应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明确给药种类和方式。小瓜虫的三个生活史阶段中,掠食体(幼虫)阶段和滋养体至包囊过渡(成虫)阶段对药物最敏感[6],因此杀灭效果最好,滋养体和包囊阶段由于药物很难进入虫体内[3],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防止小瓜虫反复感染,持续性用药才是关键。

高温(T = 31℃)能刺激虫体提前成熟并从鱼体脱落,因此用药前升温是治疗小瓜虫病非常重要的措施。虫体脱落后形成的包囊沉入水底,药物难以直接杀死,为防止小瓜虫再次侵入鱼体,及时除去池底沉积物有利于减少虫体寄生机会。

小瓜虫病的治疗药物很多,如硫酸铜、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用药时要了解鱼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斑鳢对硫酸铜较敏感,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一般对于不同鱼类,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鱼制宜,对症下药是根本。虽然本次治疗过程是在室内小水体环境中进行,条件人为易控制,但其防治经验对于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小瓜虫病防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鱼类生活于水中,疾病一旦发生,治愈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因此提前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温周瑞. 鱼类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探讨[J]. 水产养殖, 2013, 34(10):35-39.
[2]. 邓永强, 汪开毓, 黄小丽. 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5, 20(2):149-153.
[3]. 鉏超, 张其中, 罗芬. 20种中草药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效研究[J]. 淡水渔业, 2010, 40(1):55-60.
[4]. 李翠英. 乌鳢常见疾病防治[J]. 新农村, 2015(10).
[5]. 朱林, 李应森, 冯晓宇,等.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10):2074-2077.
[6]. 陈达丽, 张其中. 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物试验[J]. 淡水渔业, 2005, 35(1):45-46.

作者:蔡清武 ,张醴溪,董响红,韩燕军,程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