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各种海产图 >

海参图片

2014-03-02 浏览:



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i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软体动物,据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现代研究表明,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神奇的海参

  海参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动物,具有很多神奇特性。
1变色  海参能随着居住环境而变化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躲避天敌的伤害。
2夏眠  当水温达到20摄氏度时,海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暗处,潜藏于石底,背面朝下,不吃不动,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如石头般。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海参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能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3天气预测  海参能够预测天气,当风暴来临前,它会提前躲到岩石缝里。渔民利用这种现象来预测海上风暴情况。
4排脏逃生  当遇到天敌偷袭过来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五脏六腑一股脑喷射出来,让对方吃掉,而 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的无影无踪。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5分身  将海参切为两端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海参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2段,以后每一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海参这种再生修复功能一直是医学、生物工程学家予以深入研究探讨问题。
6自溶  当海参离开海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掉,化作水状,溶解的无影无踪,同时干海参接触到油,头发等物质也会自溶。

外形特征

  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 个。触手坛囊发达。海参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鱼类更早,大概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是现存最早的生物物种,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经历几次地球大毁灭都得以生存下来,数度见证地球的变迁。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触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可能是为逃避敌害。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隐鱼共生。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但对人无生命危险。

海参种类

  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有1100多种海参,中国约有140多种,绝大多数海参不能食用。据统计,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中国可食用海参占一半,达20种。

  根据海参背面是否有圆锥肉刺状的疣足分为“刺参类”和“光参类”两大类。其中“刺参类”主要是刺参科的种类,“光参类”主要是海参科、瓜参科和芋参科的种类。
1.刺参类:刺参科  刺参科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

  仿刺参又称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也就是人们俗语中的刺参。它体长20-40厘米,体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刺参分布于中国的山东、辽宁和河北沿海,主产于青岛,威海、烟台、大连、长山岛等,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最大,7-9月是刺参夏眠季节。刺参体壁厚而软糯,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参中之冠”。

  梅花参又称凤梨参。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长可达1.2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背部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故名“梅花参”;又因体形很象凤梨,故又称“凤梨参”。皮肤内的骨片很简单,一种是微小、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3次、不规则的X形体。生活时体色艳丽,背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中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它体大肉厚,品质佳,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绿刺参又称方柱参、方刺参;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参,产量较高,过于软嫩。 2.光参类:海参科  海参科包括九种海参,是种类最多的一科:

  图纹白尼参又称白瓜参、白乳参、二斑参等。它体形肥胖,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酷似冬瓜,生活时体色变化很大,底子为白色或浅黄色;背面略呈浅黄褐色,前后各有一块赤褐色横斑,故称“二斑参”。它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质厚嫩。

  蛇目白尼参又称虎鱼、豹纹鱼、斑鱼等。它背面为深灰色,带黄色蛇目状斑纹,排列成不规则纵行,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内有少数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处,肉质肥嫩。

  辐肛参又称石参、黄瓜参等;白底辐肛参又称靴参、赤瓜参等;乌皱辐肛参又称乌参,这三种海参都是生活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的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质量较好,但产量较低。

  另外,还有黑海参、玉足海参、黑乳参、糙海参,都是中国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参,品质较次。
3.光参类:瓜参科  瓜参科包括方柱五角瓜参、裸五角瓜参、瘤五角瓜参三种,都因体壁较硬,故食用质量较差。
4.光参类:芋参科  芋参科包括海地瓜和海棒槌两种:

  海地瓜又称茄参、海茄子,体形和颜色都很似番薯,因此这种海参被称为“海地瓜”。体呈纺锤形,长一般4-12厘米。生活时体呈肉红色,体壁很薄,半透明,干制后背部为棕黑色,腹部为浅棕色。

  海棒槌又称海老鼠,体表光滑,无管足或肉刺,生活时体呈灰褐色或黄褐色,体壁很薄,半透明,稍能透视其纵肌和内脏,食用价值很低。
5. 海参新品种:白玉参  白玉参又名白刺参。

  白海参作为一种极为稀有的海参,据初步检验,其体内硒的含量是普通海参的几倍乃至十几倍,对肿瘤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抗癌;其主要活性成分海参酸性粘多糖和海参皂甙的含量普通海刺参基本相同,营养保健疗效显著。另外,白海参对水质的要求也高于其他海参,所以安全性也比较高,是代表未来海参产业发展方向的一种海参新品种。

  白色刺参是刺参的一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极为罕见,相关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尚属空白。由东方海洋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实施的白刺参规模化苗种繁育项目日前获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组研究人员通过广泛收集,至2009年7月共获得130头不同规格的白刺参,达到繁育规格的白刺参为90头。

巧选海参

  野生海刺参与圈养海参区别非常明显:

  底足: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域,通过底足行动来寻找食物,所以底足长得短而粗壮;而圈养的海参因为长期使用养殖人员投放的饵料不需要移动,且生活在浅水区域,底足的行动作用下降,吸附力差,变得细长。

  沙嘴:野生海参的沙嘴大而坚硬。

  肉质:野生海参因为生长水域深(15到20米),水温低,日照少,生长慢,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厚饱满,沉积的营养物质丰富;而圈养的海参生长的快,肉质松软不紧实(这一点很像三个月出栏的生猪)。

  形态:野生海参是纺锤形的,两头尖中间粗,短粗胖,看起来很结实;而圈养的海参长得细长,缺乏韧劲。

  背刺:野生海参需要觅食,活动较多,背部和两侧的刺都是很粗壮,而且粗细不一;而圈养海参人工喂养,活动较少,背部和两侧的刺长短基本一致,而且刺长的细长显得没有力量的感觉。

  生长年限: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4到5年以上才达到捕捞标准,时间越久营养沉积越多,滋补价值越大;而圈养海参为了快速达到上市销售的目的,迅速对海参进行催肥,在短短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捕捞销售了,健康滋补作用不言而喻。

  另外,野生的海参口感劲道,无涩味,切口细腻、整齐、均匀。

  作为价格较贵的进补佳品,提倡大家还是注意选择野生海刺参作为滋补和赠送的首选,而不要盲目选择速成的圈养海参。

分布及生活环境

  海参在中国多个海域有分布,仅中国南海产就有30多种,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海参常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种类特别多。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钻在沙内,有的品种仅见于珊瑚礁内。摄食常有节律性。生活在2~40m深的海底;适应水温为0℃~28℃,盐度为28‰~31‰;水温高于20℃时夏眠;饵料以泥砂中的动植物碎屑和底栖硅藻为主;繁殖期在6~7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生活习性

  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生活生深自低潮线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浅水底,个体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夏眠从夏至开始约100天。当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即解除夏眠。刺参具有很强的再生习性,当处在不良生活条件下,体壁强烈收缩,从肛门排出内脏,如消化管、中短波吸树、生殖腺等,条件转好时,再生新内脏。切去身体的一段仍可再生。以小型动植物为食,如腹足类、桡足类、软体动物的幼贝和硅藻及有机质碎屑等。海参为雌雄异体,生殖腺5-6月成熟。体外受精。经数个变态幼虫后发育成稚参,再进一步成长为成参。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海参移动极为缓慢,每小时仅能移动4米,比蜗牛还慢,所以善于伪装,肤色和环境类似;同时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只要水温和水质适宜,即使海参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敌吃掉一半,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重新长出全部身体,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须有头部或肛门,因为生长细胞集中于这两个部位。海参的天敌是螃蟹。

海参夏眠的原因

   海参以小生物为食,当海底生物多的时候,它就过着吃饱喝足的日子。

  海底里的生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海底的小生物对于海水的冷热变化是十分敏感的。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入夜水冷,它们就退回海底。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习惯,

  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比较高。这时,海底里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着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里的海参,却迫于夏季食物中断,寸步难行,无能为力,只好进入夏眠了!这是生物适应环境养成的“习惯”。

上一篇:海马图片

下一篇:吸血鬼乌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