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殖经验 >

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技术

2013-04-13 浏览:

  我场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大面积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总结如下:

  越冬前期工作

  

  1、水质: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鲳越冬安全水温。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5℃,盐度3克/升。可根据气温、水温及水质的变化,随时向塘中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温。越冬池塘设增氧机1台,供必要时使用。

  

  2、池塘:放养鱼种前,越冬塘要彻底清除淤泥。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经水化开后全塘均匀喷洒。经消毒的鱼塘需7-10天残毒才能消失,因淡水白鲳对敌百虫非常敏感,试水后方可放鱼。

  

  3、鱼种:将鱼种移入越冬塘。这样的水温条件,投饲驯食容易,利于鱼种恢复体质。鱼种放养规格以3-5厘米为宜,越冬结束出塘规格可达6-10厘米,可满足不同养殖户养殖。

  越冬管理

  

  1、投喂饲料:我场投喂的是自配混合料。将小麦粉或黄粉、花生麸及各种添加剂混合搅拌后直接投喂,粗蛋白含量约为20%。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添加鱼药,预防鱼病。投饲必须坚持定时、定点、适量的原则,每天上、下午各投饲一次。适量就是要根据气候、水温及摄食情况调节投饲量。越冬初期,水温较高,投喂面积可大点,料要投足,使鱼种在进入寒冷冬季之前摄入足够的能量物质,保持较好的体质。

  

  2、水质调节:越冬塘水质直接影响越冬鱼种的健康和摄食。要求在保证一定水温的情况下,保持塘水的肥度,有足够的浮游生物数量。这样对塘水有净化作用,使水质清爽。当越冬塘水质老化或有机物质因水温升高加快分解时,应及时换水,提高塘水的含氧量。在中午水温较高时开启增氧机,既可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又可加快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有毒气体排放。

  

  3、水温调节:根据多年观察,淡水白鲳在水温低于16℃时,活动减少,摄食差。因此,我们将越冬塘最低水温定为16℃。当接听这一温度,必须补充温水。越冬期间对水温进行24小时观测,并将不同时段的气、水温作详细记录。

  

  4、巡塘:每天坚持早上、下午各巡塘1次,掌握越冬塘情况,发现水质恶化、鱼病发生,及时加以处理。

  小结

  

  1、水温对越冬鱼种的影响: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不耐低温。据观测,水温低于16℃时,摄食逐渐减少,18℃以上摄食正常。水温降到10℃处于昏迷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因冻伤感染疾病而死。在水温为8℃的池塘里不会有淡水白鲳存活。

  

  2、病害对越冬鱼种的影响:近年来,淡水白鲳鱼种越冬的经济效益可观,不少种苗场及养殖户利用自身条件进行白鲳鱼种越冬,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略了鱼病防治工作,很多人以为淡水白鲳耐寒力差,只要有保温设施及条件就可达到顺利越冬的目的。事实是越冬塘鱼的密度大,各种鱼病容易发生和传染,管理跟不上,常会导致大量死鱼。所以不少地方淡水白鲳越冬成活率差主要是鱼病造成,而非冻死。

  

  几年的实践证明,采取积极的鱼病预防措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治疗上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不可拖到大量鱼种被感染才采取行动,那样会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