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水产病害 >

石斑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2013-02-05 浏览:

  (一)弧菌病(俗称溃疡病)

此病对石斑鱼等海水鱼类危害较大,多发生于4月~11月,以4月~5月为严重,死亡率可达90%左右。

1.病原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为鳗弧菌。

2.症状病鱼体色消退,鳍的基部充血、溃疡,体表局部红肿、溃疡,有的眼球混浊,突出,肝、肾等内脏器官出血或淤血,局部坏死,腹腔充满黄色腹水。病鱼游于水体表层,行动迟钝,摄食停止。

3.诊断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经肝、肾或血液取样用弧菌先择培养基(TCBS)分离鉴定。

4.防治方法

(1)操作小心防止鱼体受伤,禁止投喂不新鲜或变质小杂鱼,尤其春、夏季节。

(2)用土霉素或四环素(纯粉剂)口服,每公斤鱼用50毫克~70毫克,拌饵口服5天~7天为一个疗程,外用呋喃西林等抗菌药物浸洗3分钟~5分钟。

(3)用磺胺甲基嘧啶(sml)等磺胺类药物纯粉剂,每公斤鱼用200毫克,拌饵口服3天~7天。

(二)淀粉卵鞭虫病(又称淀粉卵甲藻病)

淀粉卵鞭虫为体外寄生虫,专门侵害海水或半咸水鱼类,除鲨鱼类外。高密度或小水体的水泥池或水族馆养殖鱼类最容易发病,死亡率很高。1997年7月~8月间厦门某水族馆引进7000尾各种观赏鱼,因淀粉卵鞭虫病几乎全军覆没,包括一条重100公斤的大石斑鱼,最后仅余下鲨鱼类。发病水温26℃~28℃。广东网箱养殖石斑鱼也常发现此病引起大量死亡。该病流行于6月~8月,水温20℃~30℃,为世界性鱼病,危害很大。

1.病原病原为眼点淀粉卵鞭虫,寄生鱼鳃和体表。寄生鱼体上时期称为营养体,形状为球形、卵形或梨形;大小20微米~150微米,最大达350微米;一端有几条假根状突起用于固着鱼体上和吸收营养;胞质较浓密,内有许多淀粉粒,为此活体在显微镜下不透明,难看清内部构造。虫体离开鱼体后,在水中形成胞囊,分裂成许多游泳了,遇到鱼类便可附上去。

2.病状轻度感染没有明显症状,只有检查鳃才能在显微镜下发现少量病原体。严重发病,肉眼可见鳃,体表有许多细小白点,粘液增多,鳃呈淡红色或灰白色。发病初期病鱼在池壁上磨擦,后来就不摄食,游到水面,呼吸困难,鳃盖开闭不规则,口张开,口内常喷出水,游泳缓慢或横卧水底,时而迅速游至水面又沉到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