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水产病害 >

淡水鱼茎双穴吸虫病的防治技术

2012-09-30 浏览:

茎双穴吸虫病又称黑点病、新复口吸虫病,是由茎双穴吸虫的囊蚴寄生引起的鱼病。

(一)病原

茎双穴吸虫(属复殖吸虫)的囊蚴,结囊,将囊壁挑破后可见虫体前端有1个口吸盘,两侧各有1个侧器;口吸盘下方为咽,肠支伸至体后端;在虫体1/3前面有1个腹吸盘,其下为很大的黏附器;有的虫在黏附器后面已有生殖原基。成虫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叶形,较大;有口吸盘、腹吸盘,在腹吸盘后面有黏附器,口吸盘下有咽和食道,肠为盲支,直伸至体后部;体的后端有1个卵巢和1对睾丸;生殖孔开口于体末端;一部分卵黄腺常在虫体的前半部。成虫寄生于苍鹭、翠鸟等吃鱼鸟类的肠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椎实螺,鱼为其第二中间宿主。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鱼种,以鲢、鳙为甚。1957年发现于上海宝山县的鳙;1975年6月中旬在湖北梁子湖草鱼又见到另一病例,并出现成批死鱼;1981年在江苏的鲢、鳙、草鱼、青鱼、鳊等鱼也患此病;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崇明2龄白鲢患病,不仅影响生长,且引起死亡。目前,此病的流行情况尚不十分清楚,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在吃鱼的水鸟及椎实螺多的地方易发生此病,全年都有发生,在鲤、鲌等鲤科鱼类上也有发生。

(三)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疾病严重时,病鱼消瘦,体表皮肤、鳍、眼角膜、头部等处有许多黑色的小结节,故称黑点病。这是由于虫体胞囊壁上被宿主的黑色素包围的结果,这在花鲢上最为明显;白鲢患病后,虽体表也有很多小结节,结节外有些也有黑色素包围,但比花鲢要差得多。病鱼体表充血,用手摸之,有粗糙感;有时也会引起鱼体变形,直至脊椎弯曲等。病鱼贫血,当急性严重感染时,生长停止,并会出现大批死鱼。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取下病鱼的鳍或鳞片、皮肤,放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将鳞片、鳍、皮肤上的胞囊轻轻取下,然后用2枚小针将胞囊挑破,虫体逸到水中,用显微镜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杀灭虫卵及第一中间宿主。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加注清水时要经过过滤,严防螺类随水带入。

(3)鱼池中养鱼后,发现池中有椎实螺,应及时用草捆诱捕及压死。详细方法见血居吸虫病。

(4)成鱼池中混养些吃椎实螺的鱼类,如白鲳等。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