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水产病害 >

加州鲈杀虫后慎防气泡病

2013-05-21 浏览:

  日前,记者从南海、高明、顺德等地了解到,近期加州鲈鱼苗气泡病发作较为严重,且病情反复。有技术人员表示,此病高发, 与天气和养殖管理方式都有关系,近期病例则多由杀虫引起的。他提醒养殖户,养殖过程特别是苗期阶段要少杀虫、慎杀虫,在不得不杀虫的时候,尽量选择中草药等刺激性小的药物,同时杀虫后要注意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据了解,气泡病一般是由于水体中某种气体过于饱和导致的。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且不论大小规格鱼体都有得病的可能性。一般在病程前期,病征往往表现为吃料不好,浮头或游边,因此常被误诊,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90%的病例无法肉眼判断,当病情发展深入后,可见病鱼鳍条、尾部充血,显微镜下可见鳃丝、鳍条内有气柱;病情更为严重时,病鱼身体表面有溃疡灶;有时在肠道中也可见气泡,在鱼体表、鳃上也会附着许多小气泡;发病时,病鱼大多在水面打转、靠边游水,一般在下午死亡数量较多。

  除了上述原因外,有时池塘中施放了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这些肥料在池塘底部分解放出很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的微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气泡在肠内积累较多时,加之硫化氢等对鱼苗有毒,使鱼体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并中毒而死亡。

  “杀虫后常常引发气泡病”,利洋水产医院陈保立告诉记者,目前正值寄生虫多发季节,用药后,寄生虫和藻类都大量死亡,如果在杀虫后再遇上阴转晴的天气,水体中的鞭毛藻在光合作用下得到大量繁殖,水体溶氧大大增加,鱼体处于富氧环境,吸进的氧气常常不能被完全利用,通过血液交换作用,多余氧份在血液中累积,形成气柱,即发生气泡病。由于近期天气阴晴不定,大多气泡病均由此造成。

  “气泡病发生时,可以向池塘加些含藻类少、但浮游动物较多的‘瘦’水”,陈保立说,通过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食物链关系,降低水体中的藻类含量,溶氧也随之下降,外环境压力一解除,气泡病也就得到了缓解。陈保立还表示,为了减少这种原因引起的气泡病,在养殖过程要少杀虫、慎杀虫,通过改底和内服保健的方式定期防虫。在不得不杀虫的时候,尽量选择中草药等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且杀虫后必须解毒,联合使用培育藻类和解毒的药物,稳定水体环境、减少鱼体应激。

  据了解,气泡病属于急性病,一般发病时间为2-3天,但反复性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常常诱发其他病变。在加州鲈小苗阶段,常常引发细菌性烂鳃,从而进一步加重死亡发生。而对大鱼而言,则常常诱发细菌性败血症,引起鱼体由外到内的烂身,以及围心腔出血,这时候就要减少喂料,并内服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