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贝类养殖 >

贻贝简介

2012-08-16 浏览:

贻贝是海产双壳贝类,俗称青口、海红,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贻贝科。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其干制品统称淡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种类很多,我国沿海有三十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种。我国沿海所产的食用贻贝主要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等,其中尤以翡翠贻贝个体最大,质量最佳,味道最好。

  贻贝(Mytilus)壳为膨起的长三角形,质厚或薄,完顶向前。表面有轮形条纹,被有黑褐色壳皮,壳顶皮往往剥落而呈白色;内面白色带青紫。成贝的群体密集生活在岩石表面,成层状或席状,足部附近的腺体分泌丝状粘液,粘液丝附着在岩石上并迅速硬化,固定在栖息地,以足丝固着于澄清的浅海海底岩石上。

  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俗称“海红”和“淡菜”。属寒温带、广盐性种类。壳薄,生长纹细呈褐色,足丝细软,壳内面呈灰白色或浅蓝色。适应水间2-29度,最适水温13-24度;最适盐度18.8-28.6,繁殖力强。

  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 俗称“菜恋”。属亚热带、广盐性种类。壳表翠绿色,生长纹细,足丝较细软,壳内面呈瓷白色。适应水温10-35度,最适水温20-30度,最适盐度14.5-29。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俗称“壳菜”。中国古书上称“东海夫人”。属温带好浪性种类。壳厚,生长纹粗,壳表棕褐色,足丝粗硬,壳内面呈紫红色或浅蓝色。适应水温4-32度,最适水温15-27度,最适盐度24.6-35.8。主要生长在海岛的东北面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

  贻贝的种类及所处的纬度不同,繁殖期也不一样。如紫贻贝的第1繁殖期,福建至山东沿海均为4-5月,大连为5-6月。第2繁殖期都在9-10月。翡翠贻贝的繁殖期在4-6月,9-11月;厚壳贻贝的繁殖期在3-6月。

  贻贝的种类不同,养殖方法也不同: 贻贝养殖应选择水流畅通、无工业污染、水深10~30米、风浪较小、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敌害生物少、底质以泥沙为主的海区。厚壳贻贝的养殖场所应选择海水密度在1.018克/厘米3以上、底质稳定、鱼害少的低潮区或潮下带。

  紫贻贝 普遍采用筏式养殖法。我国北方浮筏式养殖贻贝长60-80米的浮绠、吊养贻贝180-200串。南方养殖贻贝,长33米的浮绠,每台吊养贻贝40-42串;长60米的浮绠,每台吊挂贻贝80串。

  翡翠贻贝 有插桩养殖、固定架下养殖、固定放射式竹篾绳养殖和浅海底播式养殖等。

  厚壳贻贝 有条石养殖,低潮区岩礁底播式养殖。

  贻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分析,每百克鲜贝肉含蛋白质10.8克,糖2.4克,灰分2.4克,脂肪1.4克,干制贻贝肉蛋白质含量高达59.3%。贻贝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锰、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贻贝的营养价值高还由于它所含的蛋白质有人体需要的缬氨酸、亮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大大高于鸡蛋以及鸡、鸭、鱼、虾和肉类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另据研究,贻贝脂肪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贻贝还有很高的药用与食疗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肉能治“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现代有关药书记述,贻贝性温,能补五脏,理腰脚,调经活血,对眩晕、高血压、腰痛、吐血等症均有疗效,而治夜尿吃贻贝效果甚好。贻贝中含有维生素B12和B2,对贫血、口角炎、舌喉炎和眼疾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贻贝尤其是翡翠贻贝的食用方法有多种,如清蒸、白灼、红焖、鲜炸、炒吃和煲汤等均可。清蒸时剖开贝壳,加姜、葱、大蒜、酒、酱料等,味香可口,多吃不腻。夏天,若用其干制品--淡菜加料煲汤或煮粥,更是老少皆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