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虾类养殖 >

基围虾和对虾_对虾和明虾_夏造

2019-10-10 浏览:
基围虾和对虾_对虾和明虾_夏造_夏造镇_夏造镇怎么样_夏造镇黄镇盛_夏造镇黄丽芳_夏造词_夏造冰_万安到夏造_"夏造对虾养不大 看看是不是这几个原因""夏造对虾养不大 看看是不是这几个原因",:""其他常见的异常藻主要是裸藻、甲藻、青苔等等.对虾摄取了一些有害植物(青苔、不良的藻等等),影响了对虾营养吸收和肝损害( 也可以说中毒 ).一个池塘中,先出现吃异常藻死亡的虾往往出现在池中比较大的规格虾,导致了对虾越养越小的现象. 摄入异常藻或者异常生物",:::"搜狐公众平台",::"夏造对虾长不大 看看是不是这四大方面的原因",

这几年经常有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反馈说:夏季南美白对虾长不大,饲料比普遍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饲料比居然到达1:5以上。通过这几年对养殖过程中有限现象进行收集、归类,对虾养不大,从表面看,南美白对虾养不大常见的原因有:

一、先天性原因:从投苗那天起有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养殖的结果

一种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限度和生物的品种是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一点从日常的俗语:龙生龙,虎生虎,生下老鼠会打洞这句话就可以理解到。所以想要虾大的快,就必须在你现有的养殖条件、养殖方法下,选好相应的苗。不可否认,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品种的的确确是让养殖户对养殖结果失望的原因,这就是华南地区我们经常听说的“铁苗”的故事。

二、消化系统反应不良,最常见的就是常说的转肝不好、肝萎缩等等。

虾的肝胰腺又叫中肠腺, 是对虾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胰腺一方面向肠道分泌消化酶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素,一方面把肠道消化分解后的饲料营养成分再合成为对虾的蛋白质和脂肪、糖原,有部分在肝胰脏储存着。肝胰脏的状态同时和对虾的排泄、蜕皮周期,还参与造血,离子转运等有关。所以肝脏好不好可能和对虾是否大得快有相当大的关系,下图是在一个池里捞出来的虾,很明显看到对虾大小和对虾肝脏有一定的异同:

目前水产养殖中,对对虾肝胰脏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pH
pH这个水质常用指标出现异常的时候,对对虾的肝蛋白酶和淀粉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其他生理功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pH的太高、太低对对虾的脱壳、脱壳恢复都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饲料的生物效价和对虾的生长速度。

2、饲料营养
有研究表明:在饥饿条件下,南美白对虾肝胰腺内营养物质的变化是:肝胰腺中葡萄糖和肝糖原大幅度下降,酰基甘油酯接下来也大幅度下降,只有蛋白质水平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饥饿条件下,南美白对虾是以蛋白质作为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随着对虾平时摄入的蛋白质质和量的上升,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肠蛋白酶无显著变化,这也体现了饲料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对对虾肝胰脏和其他生理的重要性。


3、水温
水温是维持南美白对虾正常饲料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超过南美白对虾的生理适应范围的水温,对虾都会出现生理异常现象。如对肝胰脏不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等等。在夏季水温影响因素主要:
①是水温太高
有一些养殖区域,水温在夏季往往会超过35℃,这种水温条件甚至可能会出现偷死等等异常现象。
应对的方法:有条件的养殖区域大换水,尽可能的降低水温或者采取遮阳棚等等,尽可能的降低水温。

②是水温昼夜波动太大
昼夜水温的波动太大会导致对虾代谢紊乱和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温度昼夜波动幅度越大,对虾肝脏越可能容易受到损伤,导致对虾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生物性疾病和生理代谢混乱。
应对方法:在风大、阳光强烈的时候保持适当的水位,充分开动增氧机均匀水体,在保持底部溶解氧的前体下充分发挥水位这个被子作用,充分减缓水温的过度波动。

4、重金属(包括摄入过量的微量元素)
今年通过对如东、连云港等等养殖用井水的分析看,看到比较多的是:铜和镉、铬
铜是动物体的必需元素,铜又是虾等血液中氧的载体—血蓝蛋白的中心原子,因此缺少铜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当Cu2+浓度超过机体调节范围、在体内积累过多时,则会引起中毒。
镉是非必须元素,高浓度的时候会产生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抑制。
铬是一种外源性污染物,是渔业水域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高浓度铬对对虾的抗氧化酶系统有明显的影响。
应对方法:建场时选择好水源、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EDTA、蓝荧标兵等等降低水体的重金属含量。

5、摄入异常藻或者异常生物
摄入异常藻或者异常生物引起对虾肝脏异常在当前主要是
①是异常藻
在淡水养殖区域常见是微囊藻,以下是广东开平一个由于微囊藻引起的“花肝”处理过程,微囊藻控制了,“花肝”就自然好了!


其他常见的异常藻主要是裸藻、甲藻、青苔等等。对虾摄取了一些有害植物(青苔、不良的藻等等),影响了对虾营养吸收和肝损害( 也可以说中毒 )。一个池塘中,先出现吃异常藻死亡的虾往往出现在池中比较大的规格虾,导致了对虾越养越小的现象。
下图是一个青苔处理例子:

②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异常生物


6、生理原因
人工养殖的对虾,每天的恒定摄食量比较天然的条件多,摄食的营养素以三大营养素为主,消化系统中的肝必需营养素可能相对少了。肝脏在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会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了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还需要负责合成大部分的循环系统的蛋白。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总量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因此:在生长速度相对快的对虾人工养殖里,如果对虾日常摄取的食物里,相应的肝强化营养素不够满足肝的需要,同时全价营养的天然饵料又不够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肝胰脏的发育不良。而肝胰脏是生物新陈代谢中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发育不良会明显的出现大得慢。所以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适当护肝是必要的。

三、最为常见的是溶解氧不足,尤其是底部溶解氧不足对底栖的对虾影响更大。

相对高的溶解氧可能是增氧系统比较完善的高位池养殖比土池较高密度养殖的生长速度相对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对虾的养殖过程,对虾和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就是把饲料蛋白质等等营养成分同化为对虾机体蛋白的过程,这个同化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水体溶解氧的高低对饲料比、对虾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当水体的溶解氧过低,水体溶解氧不能够满足对虾新陈代谢的需要的时候,生物机体内的酶将会受到抑制,这种水体条件对虾就很难按正常速度生长了,大得慢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溶解氧过低这种现象在过度养殖的池塘会经常看到,如广东的台山有一些地方是基本没有歇塘的机会,冬养泥鳅夏秋养两造虾,使到池塘底部的淤泥年复一年的积淤,同时由于养殖历史比较长,区域的外水源明显富营养化。这种条件的池塘耗氧量非常大,几年前每一台增氧剂可以管1000斤虾以上,现在就不行了。所以在这种养殖池塘中,降低池塘耗氧量是提高池塘溶解氧的最主要手段。

四、底部恶化

底部的恶化将会导致池塘厌氧代谢、水体有害微生物占优、厌氧代谢物(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堆积等等)、寄生虫感染几率高、水质有害指标超标等等会明显的干扰了生物的正常生长速度(脱壳不遂、不吃料、空肠胃等等)。在许多的老养殖区域,底部恶化、外水源富营养化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要在这些富营养化的池塘中坚持养殖,就不能够靠神丹妙药,而是要靠在养殖过程中,综合管理每一个环节才能够达到养殖成功的目的。
举一个广东省顺德勒流的例子,这个场有3个池,这些池塘已经有多年的养殖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没办法清淤。已经连续3年,这个场都存在养殖很难超过40天的紧箍咒了。今年在胆战心惊之下,为避免血本无归,养殖场主先投一个6亩的池塘(一号池),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打破这个养殖不过40天紧箍咒,行就接着投池塘富营养化程度差不多的另外二号(7亩)、三号(13亩)两个池,要是不行就只能够放弃这些池塘了。
一号池投苗后才10天,果不然,虾宝宝就开始断肠、活力低下了同时看到死苗了。当时抽池塘底泥看如下图:

在投苗的第17天,已经看到苗不太正常了,捞起来苗许多都是断肠的,水质指标也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可怕的是:本来生活在淤泥的田螺也爬上岸了。

面对这种池塘条件和已经资金投入的现实,没办法,只能够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改良一下养殖池塘的条件看看能不能: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经过讨论,决定针对池塘的条件,工作先从池塘底部着手,连续的针对底泥太脏的状况实施底部改良措施。

经过针对性的改良底部后,在投苗的第30天,池塘的水质、水色、溶解氧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进,捞起来的虾活力还是杠杠的,胃肠道也24小时都是饱满。可是就是看不到虾上缯,10斤料3个小时还没有吃完。这下子可把塘主急坏了,整天在心里捣鼓:到底池塘里有没有虾?当时检查池塘情况如下图:

针对池塘的这种情况,大家伙综合分析后决定:既然这样子就坚持控料化肥为宝、坚持定期管理底部。同时信心也来了,二号池也就投苗了。
5月20号收获季节到了,如下图:

这个结果可能不怎么可观,亩产也就是420斤左右,而且用药费用也偏高了。这个是由于池塘底部太脏无可奈何的做法。根据这一藻收虾后对池塘底部的肉眼观察,下一造相信费用会明显降低。信心的依据是:经过这一藻养殖过程中的正确改底,底部的富营养化程度已经明显降低。所以下一造费用肯定会明显降低。收虾后对池塘底部状况见下图:

到今天,49天前恢复信心后投苗的二号池(7亩25万苗),虾也生机勃勃的。见下图:

五、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换壳不遂

甲壳类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非连续性过程,只有换壳,对虾才能够长大,没有换壳轻的对虾不愿意长大,重点虾可能会出现空肠胃、偷死等等异常。因此,换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对虾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阶段。没有换壳就没有对虾的生长,也就是说,不换壳虾就长不大。



对虾的换壳过程包括退壳和恢复壳硬度两个过程。退壳阶段主要受到对虾体内内分泌的脱壳激素调控,而要合成这些控制对虾脱壳的激素,就需要对虾首先能够从食物里获得脱壳素前体的这个营养素(这个营养素不是钙),对虾才能够有充分合成、分泌脱壳素的营养基础。如果饲料中没有这些相应的营养素,对虾就很难能够分泌足够的脱壳素让对虾及时脱壳。

换壳不遂的虾见下图:

脱壳不遂在夏季养殖过程中,处理和营养有密切关系外,还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






六、 养殖过程中不良习惯导致的营养不良

有一些养殖户喜欢经常习惯性每天喂一些传说功效的中药、习惯性无依据的拌喂某些单一的营养素或者其他东西,干扰了饲料营养素的吸收。所谓的营养不良是指营养不平衡,这里包括某一种营养素摄入太多或者太少。长期拌喂某一种营养素也会干扰了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良。经常性的拌喂中草药由于粗加工的中草药中的某一些成分(比如植物酸等等)同样的会干扰许多饲料中的营养素吸收。
所以,在养殖生产过程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神秘的传说,谁谁天天拌喂某些东西所以谁谁出现了这种那种的奇迹。对于这些传说,最好养殖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去伪存真的吸收别人的好经验。
 
七、感染了包括肠孢子虫、纤毛虫等等的寄生虫

根据感染了不同的寄生虫,可能会引起换壳不好、并发症感染其他微生物、干扰了正常的营养吸收或者直接伤害到消化系统的肝、肠道或者呼吸系统的腮等等不同的症状,从而引起对虾生长减慢。
水体有寄生虫的疾病,由于诊断手段和准确性的原因,珠三角和如东看到比较多的寄生虫感染是纤毛虫(只是能够准确看到的是纤毛虫,不代表没有其他寄生虫),纤毛虫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体或者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太高了。
16年在台山广海对300亩土池进行了取样发现:绝大部分池塘表层的底泥,经过600℃的灼烧,失重率基本上超过了50%(底泥只是经过风干,没有达到恒重,所以这个数据不准确,应该超过50%)。可想而知,这些底泥的污染积累的严重程度到哪了,所抽样的虾感染纤毛虫也非常严重。由于诊断的方便和简易,珠三角看到的纤毛虫对生长速度影响的例子比较多,从养殖户的直观也看到,控制了纤毛虫次日对虾就马上换壳了,体重很快就上去了。
 
对于寄生虫的感染,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预防的具体措施主要是:让水体和底泥不要太肥,减少寄生虫繁殖的物质基础。

八、其他因素

1、光照强度。
2、水体的限制营养素:如钙、镁、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量和比例等等。
3、套养的品种、套养的时机失误等等。
4、养殖的密度和池塘条件不相符等等。
5、投料没有合理性等等。
6、气候因素的干扰等等,像今年,能够晚一点拆棚,把拆棚时间拖到5月中后期的养殖户,其养成率相对明显提高很多。
7、土质、外水源条件等等自然因素。

总结

关于夏季对虾养殖的水质管理关键点、养不大的体会和心得,通过朋友们的群策群力、不惜赐教。到这里大家已经把自己有限的总结都写出来了。这些总结肯定有其不足,期望是:朋友们也能够不惜赐教,把自己的心得也拿出来交流,同是天涯水产人,交流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