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虾类养殖 >

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红体病”大规模暴发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初探(2)

0000-00-00 浏览:

 

2.购入的仔虾(P5以前)带有“红体病”病原在育苗过程中,“红体病”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特性,即同一育苗场,购入白对虾无节幼体进行育苗的基本不会出现“红体病”,而主要出现在从南方购入仔虾(P5)进行培育的过程中。但不同批次出现的情况也不相同,购买同一厂家的仔虾(P5)精心培育时有的批次发病、有的批次不发病;在同一时间、批次但在不同厂家购入的仔虾(P5)放在同一育苗场由相同的技术员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培育,有的厂家仔虾(P5)发病、有的不发病,因此可以推断“红体病”病原在南方育苗场,并且“红体病”主要是由幼体和仔虾(P5)的供应厂家传入。但也有人认为是垂直传染,只不过“红体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到P18大规格仔虾时才发病,这样比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红体病”主要出现在P18大规格仔虾的原因。

3.育苗池内水环境恶化仔虾的密度过大,池内环境恶化。仔虾规格达到15毫米以上、密度大于0.8万尾/米3时,每天必须保持1~1.5倍的换水量,否则因大规格仔虾的摄食量大、代谢废物多,池内的环境容易恶化,从而容易发生“红体病”,如果赶上阴雨天或池水处理不及时、换水所用海水质量差和换水量不足,则更容易发生“红体病”病害。

4.病从口入南美白对虾的大规格仔虾非常贪食且不择食,有的育苗场投喂的饵料质量差,不能满足幼体发育的要求,造成大规格仔虾虚弱,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红体病”的发生。

5.操作粗暴,造成虾体受伤由于育苗场工人在大规格仔虾分池疏养操作规程中,操作粗暴,造成仔虾在接苗箱和捞海内揉搓时间过长,虾体被损伤所致。

6.育苗池内环境变化剧烈主要发生在降盐和降温的时候,降盐和降温的幅度过大,造成仔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停食、虚弱,从而引发“红体病”。

7.传染发病与发生“红体病”的池子共同使用观察、换水、温度计、盐度计等工具,从而造成“红体病”的传染。

8.预防措施不到位未按时使用抗细菌、病毒等药物进行预防。

四、“红体病”的预防措施

“红体病”关键在预防。针对以上发病的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保证育苗仔虾的海水水质优良水质不良直接引发仔虾“红体病”,可采用以下4种措施保证水质以满足仔虾育苗的要求:首先,冬季或早春季节蓄水时必须先测定水质后蓄水,如检测发现水质有污染,则不能蓄水;如已经蓄水,必须把所注的海水放掉,重新蓄经检验合格的海水;如果污染较轻,也可把海水蓄满,经处理后检测合格才能使用。第二,对有或邻近商品虾养殖场的育苗场,可在秋后商品虾出池后,储存相当于育苗用水量1/2的养虾水,用于育苗,这种水除水质较肥之外,有害物质含量很低,能满足仔虾的要求。第三,把新蓄的海水和养虾池水混合在一起使用,一般各占1/2比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新海水有轻微污染的情况下。第四,用卤水配淡水,把盐度调到南美白对虾育苗的适宜范围,这种水病害少、有机质含量低,适于仔虾的育苗,但成本较高,也很麻烦,只适于育苗初期无节幼体布池时使用。

2.不从有“红体病”发病史的育苗场购进育苗的幼体这一点非常重要。

3.及时疏养大规格仔虾达15毫米以上时,密度严格控制在5万~7万尾/米3,育苗用水进行彻底消毒后使用,加大换水量。

4.加强营养由于南美白对虾贪食、生长快,应采用“勤喂多喂、混合投喂”的培育方法,这时应以卤虫成虫为主,每天再加喂2~3次高能量的配合饵料,以虾片为主,尤其是黑虾片,可使仔虾强壮并且显得干净漂亮,易于销售。

5.在疏养分池的过程中,操作要轻快要采用接苗箱分池而不要采用从池中捞苗的方式分池,避免仔虾受伤。在降盐和降温的时候,降盐和降温的幅度不能过大。当池中海水盐度大于5时,每天降幅不超过4;在5以下时,每天降幅不超过2。每天降温的幅度不能超过l℃,快速降温时不超过1.5℃。在整个过程中,降温和降盐分开进行,尽量不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