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水产资讯 >

成鱼养殖面积“断崖式”减少!孢子虫防控有新突破,这条鱼还能打响“翻身仗”吗?

2020-08-03 浏览:

原标题:成鱼养殖面积“断崖式”减少!孢子虫防控有新突破,这条鱼还能打响“翻身仗”吗?

一、鲫鱼养殖变化趋势

近些年,由于鲫鱼鳃出血发病严重,作为鲫鱼主养区的盐城,养殖面积在逐年缩减,2020年鲫鱼成鱼养殖面积更是呈“断崖式”减少,虽然2020年鲫鱼行情被普遍看好,但大部分养殖户仍转养了其他品种,如鮰鱼、黄金鲫、草鱼等,或名特品种,如加州鲈、河蟹、南美白对虾等。

今年6、7月份,3-4两的鲫鱼塘口价格在7.5-8.5元/斤,1斤规格成鱼塘口达到15元/斤高价,相比近两年的行情,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看似鲫鱼养殖会重树养殖户的信心,但是大部分人仍对养殖鲫鱼“心存敬畏”。

为减少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沿海鲫鱼养殖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由精养转变为鱼虾混养,这一模式并逐渐成为了沿海新的鲫鱼养殖模式。对养殖鲫鱼的群体来说,虽然养殖成鱼效益可观,但害怕鳃出血发病,而更多人愿意选择鱼种套养虾,原因是鲫鱼成鱼一旦爆发鳃出血,考虑到清塘卖鱼,就会影响套养虾的生长及效益,因此,选择鲫鱼种套养虾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鱼种鳃出血发病率相比成鱼更低,养到年底可做鱼种出售养成鱼(疫区不建议继续养殖),或者直接上市场,不会影响到虾的养殖,最终会有不错的效益,因此,对比成鱼套虾,鱼种套养虾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好等特点。

鲫鱼鳃出血发病

二、鲫鱼鱼种养殖痛点

目前影响鲫鱼鱼种养殖成功最大的威胁就是“喉孢子虫病”,俗称“脑孢子”,其病原学名为“洪湖碘泡虫”。

洪湖碘泡虫可感染鲫鱼不同组织器官,营养体可在鱼体咽上皮与颅骨间形成大量发育成熟的孢子和胞囊。发病鱼呈现上浮、离群独游、头背部发黑、反应迟缓、摄食困难,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鳃盖不能闭合,打开口咽腔可见咽上皮红肿,特别严重的出现创口和空洞,由于感染早期阶段鱼体并无明显症状,但当洪湖碘泡虫在鱼体内发育成熟,形成大量胞囊,此时摄食困难,药物已经很难控制病鱼死亡。

在鲫鱼养殖过程中,因感染洪湖碘泡虫而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在鱼种早期,由于鱼体较小,很难凭肉眼查看到明显症状,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很难再实现治疗。

三、喉孢子虫诊断

目前诊断鱼体是否感染喉孢子虫主要有两个方法:1、显微镜观察成熟孢子,检测效率较低,容易对处于营养体阶段的洪湖碘泡虫感染出现漏检,并且当镜检出现孢子时多数已处于感染后期,显微镜检对洪湖碘泡虫的早期感染不能进行有效确诊。2、基于分子生物学的PCR检测,确诊准确度更高,需要实验室条件来实现。

感染喉孢子虫鱼种,眼球凸起、发红

显微镜下喉孢子虫形态

四、新的检测方法建立及优势对比

目前大丰通威已经建立了标准化实验室,能实现养殖生产上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检测。2020年采用了新的孢子虫检测方法——“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习丙文研究员团队建立,此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实现对鲫鱼(卵、水花、鱼种、成鱼)不同生长阶段的孢子虫检测。

“单管半巢式PCR”相对普通PCR方法,提高了检出效率,常规PCR法在卵巢、肾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和18%,脾脏、肝脏和脑样品都未检出。单管半巢式PCR法在卵巢、肾脏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和32%,在脾脏检出率为8%,在肝脏和脑组织样品中也未检出。结果表明单管半巢式PCR法对各组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PCR。新的检测方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PCR,能有效地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6月份,沿海养殖区域,部分鱼种养殖塘口出现了孢子虫发病的情况,大丰通威特邀请习丙文研究员现场为养殖户指导,通过最新的检测技术,配合正确的生产防治方法,来指导养殖户做好孢子虫的防控,减少损失。

习丙文研究员现场指导讲解

现场诊断鱼病

与大丰通威养殖户交流鱼病防控

五、孢子虫防控建议

目前的检测水平可以达到在任何一个生长阶段对鱼种进行检测,包括鱼卵,并且检出率更高,对生产的指导意义较大,目的是提前通过检测做好孢子虫防控。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 繁育阶段:母本挤卵后,快速检测,阳性母本必须舍弃,不能进行授精孵化。

2、苗种检测:购买的水花、乌子、大片开展检测(每个样本20-30尾,取肾脏、脾脏和性腺);例如:某养殖户鱼种养殖塘口放了2批次不同来源的苗,第一批发现了明显发病死亡,死亡非常严重;第二批苗种打样,肉眼和显微镜检未发现孢子虫,但PCR检查感染率约为20%,有效地指导了防控。

这里解释下鲫鱼孢子虫感染传播途径误区:鲫鱼孢子虫不会通过同一塘口发病鱼直接传染给健康的鱼,多数种类必须通过中间宿主(水蚯蚓)才能完成,或者少数通过亲本传播。

3、针对目前鲫鱼塘口套养对虾的的情况,6-9月孢子虫防控仍以内服为主,可以采用淡水中心研究团队新筛选出的药物“孢克”——一种植物提取精油,在试验杀灭孢子虫评价中效果和安全性远高于盐酸氯苯胍、地克珠利、青蒿素等。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通威(大丰)饲料有限公司 罗增烨 廖盛臣

★ 小黄鱼全人工规模化苗种繁育成功!专家:可按需生产

★ 回忆我帮人养虾的经历,看看老板是怎样五年败光1000万的

★ 鲵鲎鱿鲍鲺鳖鲸鳄,“鱼”我无关

★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公 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